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风波不断 百事可乐蹒跚中国路?

中国企业完全调查档案第二十八期—
 
风波不断 百事可乐蹒跚中国路?
 
  与四川百事解约的风波尚未平息,二氧化碳含量超标的事情又着实让百事可乐尴尬乐好一段事件,而国庆期间,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场“双层标签”风波,让百事可乐在饮料行业最为敏感的质量问题上,又面临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坎儿。
 
  翻看百事的中国之路,从政府的限制到劲敌的竞争,从整个行业发展的共同困窘到百事自身签约不明的困顿,从中国本土饮料业的快速发展到公司质量问题上的大沟小坎儿,百事的中国之路究竟该怎么走?[我来说两句]
 
   “双层标签”:百事涉嫌使用回收瓶 
 
   国庆期间,发生在江西南昌的一场“双层标签”风波将饮料巨头百事可乐推到了涉嫌用旧瓶装新饮料的尴尬境地。
 
  南昌市民杨某国庆期间在南昌市某火锅城吃饭,席间要了一大瓶饮料。后来发现,“美年达”标签纸的下面还有没被完全撕掉的“百事可乐”的标签纸残片。南昌百事可乐公司销售部工作人员在接受杨某的质疑时辩称,这瓶“美年达”确实是从该公司购进的,但塑料瓶和瓶子上面的标签是由百事指定的供应商提供的,南昌公司只负责灌装和封口,“双标贴”一事南昌百事可乐公司也无法做出解释,要经过公司质检部门检验后才能作出答复。
 
  10月2日,南昌市工商局执法人员来到该火锅城,抽查后发现的确存在“双标贴”现象,工商执法人员就地将剩余的20箱“美年达”饮料封存,停止销售。
 
  南昌百事可乐公司市场部经理吴晖10月8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问题包装”来自南昌市美斯塑制品有限公司,美斯公司是百事可乐总部授权的瓶子供应商,上述这批饮料的的生产日期是9月30日,由于市场需求量大,在库存瓶用完的情况下,美斯公司通过其他渠道紧急调用一些饮料瓶投入使用,也许是时间紧的缘故,在包装检验上没有太注意,造成“双层标签”饮料投入市场。吴晖强调,作为国际品牌,百事一贯承诺不使用回收瓶,此次是包装技术方面出了差错,不会涉及产品质量。 
 
  百事(中国)新闻发言人同日也表示,百事(中国)目前尚不知此事,但百事在饮料生产过程中肯定不会使用回收瓶。
 
  目前,除了工商部门查封的20箱饮料外,同批的其余180箱饮料已被南昌百事可乐公司回收,同时,南昌百事可乐已将“双标签”饮料送到江西省卫生防疫站检验,13日前公布检验结果。
 
[我来说两句]
 
    四川百事可乐“内讧”370天结果初现 
 
   在南昌百事遭遇“双层标签”的尴尬之前,四川百事引发的“百事仲裁案”曾一度沸沸扬扬。
 
  8月14日,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中方股东四川韵律实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在京宣布,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庭已于8月7日做出正式决定,不管辖百事公司和百事(中国)投资公司对四川韵律公司的仲裁申请并赔偿实际损失。此时距去年8月2日该仲裁庭受理由百事公司和百事(中国)公司提起的仲裁申请已过去了整整370天。
 
  1993年8月18日,四川广电(四川韵律的前身)与百事集团公司合作设立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广电实业出资73%,百事集团公司出资27%,合作期限为25年。四川百事设立至今,约生产销售了60万吨百事可乐系列产品,目前年销量约11万吨,每年效益均居百事公司中国区14家灌装厂的前三位。9年来,四川百事使百事公司的产品在成都地区的市场占有率由建厂时的近乎零,上升至50.7%。
 
  去年8月2日,美国百事公司、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袂向瑞典斯德哥尔摩商会仲裁院提出仲裁申请,要求终止与合资企业——四川百事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所有合作合同和协议;终止商标使用许可证和浓缩液供应合同,要求裁定中方合作伙伴对违规行为作出经济赔偿。
 
  业内认为,四川百事的内讧纠纷主要集中在浓缩液提价、国产地方牌号饮料的生产、退出“协作会”以及外方干预广电实业更名和坚持要中方必须在董事会会议前更换管理层等方面。
 
  有观点认为,百事从浓缩液上的获利颇为丰厚,贩卖浓缩液所得已成为百事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利润源泉。这也是百事拒绝四川百事开发国产品牌饮料动议的原因。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均,在四川百事的背后,百事遍布全国的其他灌装厂是否也会向百事发难成为业界的猜想之一,百事可乐在中国的运营策略正在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
 
[我来说两句] 
 
   两乐之争中国版 
 
   相比较而言,与可口可乐的竞争才是百事可乐中国布局的最大挑战。
 
  “除了酒精饮料、牛奶,所有的非碳酸饮料都会考虑生产。”百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百事饮料国际集团中国区总裁朱华煦表示,百事大举进军中国非碳酸饮料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
 
  今年5月20日,百事宣布首期斥资3000万美元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其在华的首家非碳酸饮料基地。这一生产基地占地超过14万平方米,目前计划安装5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标箱,产品包括果汁、果汁饮料和其他非碳酸系列饮料。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非碳酸饮料生产基地。 
 
  朱华煦称,百事旗下碳酸饮料近年在国内发展可观,市场份额从5年前的14%增加到20%,而主要竞争对手可口可乐则从38.5%微增到38.9%。这是百事敢于重金出击非碳酸饮料市场的重要基础。
 
  可口可乐同样在有所作为,今年初,可口可乐中国市场24年来首次改换新的中文标识,并为推广新商标花费巨资进行广告及办公用品礼品的标志更换。营销业人士认为,这是可口可乐在面临转型和增值压力下加快改变步伐的一个信号。另外,可口可乐加快了非碳酸饮料的产品线布局、选用明星作为代言人、更换新广告。“酷儿”和“冰爽茶”等新产品频繁的登场,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科学饮食面前,碳酸饮料的寿命面临缩短的迹象。2003年1月27日,英国一个独立食品健康机构发表的调查报告指出,薯条、炸鸡、等食品含有的糖分和盐分超过了儿童应摄入量,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61%的美国成年人体重超标,6岁至19岁的青少年中有15%的人过胖。
 
  这样的结果也让可乐的日子变得不太好过。碳酸饮料在人们逐渐肥胖的过程中究竟起到了怎样的负面作用现在似乎还很难定论,但人们正在用越来越挑剔的眼光巡视着琳琅满目的饮料世界,纯天然果汁等则适时地走进人们的视野。对于碳酸饮料而言,这绝对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和挑战。 
 
[我来说两句]
 
   从百事透视外资饮料业的中国路 
 
   四川百事风波矛盾的背后更加凸显了体制原因。2002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把“果蔬饮料、蛋白饮料、茶饮料、咖啡饮料的开发、生产”列为鼓励类,而把“外国牌号碳酸饮料生产”列为限制类。 
  “两乐”进入初期,出于保护国内企业的考虑对其投资进行限制还可以理解。时至今日,实践已经证明没有任何一家或几家跨国公司可以垄断市场,何况还有政府最后的监控手段——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对于我国来说,由于消费结构、消费观念的差异,“两乐”要垄断市场或者无限度扩大市场份额都是不可能的。目前“两乐”占有我国碳酸饮料市场的65%左右,国产品牌确实很难与其竞争。但是中国饮料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果汁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瓶装水饮料等,这亦为我国饮料业的发展状况所证明。而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都是永远的竞争对手,不会形成独家垄断或是寡头垄断局面。
 
  如果要提升饮料业外资水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调整饮料业外资政策的基本思路——转变发展战略和管理思路,由限制式发展转为开放式发展,率先实现饮料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放开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生产要素,创造平等竞争的国内、国际市场环境,加强依法监督管理保证国家利益和投资者权益,发掘和提升中国饮料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取消对饮料业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限制——修订外商投资饮料业的产业政策,取消对外商投资碳酸饮料生产的限制,改为允许类。
 
  三、放开对外商投资饮料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当管制——饮料价格,包括生产过程中所需原材料的价格,不属于政府价格管理范围,应该完全放开,由企业自主确定。
 
  四、加强市场秩序规范和产品质量监督——规范市场竞争秩序,严厉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品牌商标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华必信集团

上海市文翔路3788号龙湖湖畔商务中心17幢1501室

华必信会计师事务所 · 您身边的财税顾问          审计|税务咨询|财务咨询|并购咨询|商务咨询

Powered by MetInfo 5.3.3 ©2008-2022  www.metinfo.cn